川藏队的故事 · 三基木:坚毅如山
2017年01月20日 所属:登山文化
他们是山友们在雪山上最忠实可靠的攀登伙伴;
他们曾从你的身边走过,帮你铺设路绳、搭桥修路;
他们在营地起早贪黑、烧水做饭;
他们扛起相机为山友记录艰辛而精彩的登山过程;
他们每年在雪线上来来回回,带领山友向着雪山之巅前进...
去拜访三基木队长时,他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
进了屋,阿妈拿出自家酿的青稞酒给我倒了满满一碗。
四川藏区多依山发展,不像西藏有山南和日喀则两大粮仓,
所以在我们川藏队的老家,青稞酒少而珍贵。
这样诚恳的待客,也如三基木队长一样,朴实无华,真挚感人。

三基木十二年前加入川藏队,十年前成为攀登队长,跟随苏拉王平一起成长发展,
共同经历荣辱,见证团队的艰辛与辉煌。
在队里话虽不多,三队踏实勤劳的作风给山友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他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伙伴,一位值得信赖的攀登队长。

少年时的三基木,性格内向,有些腼腆,但念书很厉害,在学校里是老师们都喜欢的学生。
1992年四年级时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拔到黑水县芦花完小民族重点班读书,
相当于我们现在重点大学的少年预科班之类的。
直到六年级毕业后,被黑水县重点民族中学录取。
本来这是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然而上天好像有意考验这个初出茅庐的孩子。
当时三基木的父母已经快60岁,上头又有哥哥姐姐,困难的家境使得他们不得不做出让三基木休学的决定。
少年三基木天天闹着要去上学,父母便花400块买了辆自行车给他,
这在当时算是家里一笔不小的开销。
于是,读书的梦就此戛然而止,如果,假如继续上学三队或许现在已经是一名老师或者公务员了吧。

三队家的楼上放着一套木工工具,没读书后16岁的三基木学做木工。
别家新修了房子,需要木工做家具,他就会跟着师傅去到别人家,
一做就一两个月,当时一天的工钱才4块钱,也算学到一门手艺。
17岁买了一辆小三轮拖拉机,阿坝州内到处跑,给人拉货。
到2004年加入川藏队,成为一名高山向导,三队家的条件也慢慢改善。
勤劳朴实的三队总是默默地干活,一如他在活动中对队员们默默的关心和照顾。

2006年,已经攀登过奥太美、慕士塔格峰,并多次协作奥太娜、四姑娘山、雀儿山攀登活动,
表现优秀的三基木荣升为川藏队攀登队长。
也是在这一年冬,命运再次跟这个努力的年轻人开了个玩笑。

采访时,我不忍提,怕勾起三队的伤心,但事情已过去十年,
在山中也算经历过生死,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三队,
如今能够比较淡然的谈论妻子的去世。
他记得很清楚,那是2006年12月7号,下午六点左右。
当时三队家修房子,需要将木料从山下用拖拉机拉上山。
山道崎岖弯道多,木料又太长,需要特别小心的拐弯。
谁也没料到,这天下午三队和妻子像往常一样拉着木料往家回,
就在转弯的地方木料碰到旁边的山体,突然滑落了下来,砸在妻子的头上。
悲剧就在一瞬间发生了,虽然极力挽救,妻子终是遗憾撒手,
留下只有6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命运再次考验着三队。
那段时间,失去女主人的家里,一片混乱和凄凉, 不善表达的三队忍受着悲伤,
再次肩负起一个家的责任,又当爹又当妈。如今,十年过去了,
女儿已经长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在镇上读高中。
妻子的照片被静静地放在三队的钱包里,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再娶,
他说主要还是考虑到孩子,就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把他们好好抚养成人。
经受打击的这个家庭,当时也得到了许多亲朋好友,包括山友们的帮助。
三基木队长在川藏队的认真负责,获得山友们良好的口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时跟过三队的山友们听说了这个消息,
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三队渡过难关。
许多朋友知道可以通过三队购买藏区的特产,
虫草、菌子、药材什么的,都希望帮这个家庭减轻一些负担。
聊到这儿,三队非常感谢通过川藏队认识的大家,从雪山上到生活中,成为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朋友。
在川藏队中,我们的攀登队长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
不一定很会讲一套一套的登山理论,但论实践操作能力,每一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这得益于从小在山中长大的“山感”:对地形地貌、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的熟悉,及以此形成的近乎本能的生存优势。
作为攀登队长,三基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并跟着川藏队的发展壮大,
参加了许多攀登技能的培训,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做到越来越专业的登山服务。

07年冬,在双桥沟,跟着新加坡登山教练林金文学习攀冰。

在雀儿山大本营,培训急救措施,如何使用高压氧舱等。

三队和协作队员们一起参加的野外高级急救培训。

“山峰卫士”公益环保活动,把我们登山时遗留在雪山上的垃圾清理干净。

只有这样训练有素,加上自身良好的体能,才能在山上成为一名优秀的攀登队长。
在山友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判断并作出正确的抉择,
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竭力保障队员们的安全。
三队曾好几次从山上把患高山症的队员背下山,有时甚至连夜抹黑下撤。

每次活动,作为修路队或建营队的协作,常常不会进入大家的视野。
他们做着大家看不见,但却是最辛苦的工作。
真正跟原始的大自然的肉搏,在白茫茫雪地上铲雪、踩雪,
一步步一点点铺设路绳和搭建营地,留下了人类最初的足迹。
之后,才有我们攀登和冲顶的山友们的辉煌。

在雀儿山顶峰挖雪锥的三基木队长。
三队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父母去拉萨朝圣,圆老人的一个愿。
今年四月份,三队和罗队,及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
三家人一起实现了这个愿望。看着他们的合影,一种踏实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努力不放弃,总会越来越好。
三队的一双老父母如今快80岁了,身体还算硬朗。
一双儿女,纷纷长大,跟三队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三队希望他们能用功读书,他努力工作为儿女创造好的生活条件,不用步老爸的后尘。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孩也是宝,所以三队家有四宝。
祝愿老人们身体健康,祝愿孩子们快乐成长
。也祝愿,川藏队的山友们,跟着我们的三基木队长爬更高的山,实现更多的梦想。

【扫描二维码,关注川藏队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