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队的故事 · 罗日甲:高山上的摄影师
2017年03月21日 所属:登山文化
他们是山友们在雪山上最忠实可靠的攀登伙伴;
他们曾从你的身边走过,帮你铺设路绳、搭桥修路;
他们在营地起早贪黑、烧水做饭;
他们扛起相机为山友记录艰辛而精彩的登山过程;
他们每年在雪线上来来回回,带领山友向着雪山之巅前进...
WORKING
川藏队
姓名:____罗 日 甲______
职位:____攀登队长______
编号:____02_____
中国登山协会 高山向导
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 户外指导员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 野外急救员
从业13年,个人首登奥太美,登顶2次、婆缈峰1次;带队登顶雀儿山20多次、慕士塔格峰9次、半
脊峰10余次、雪宝顶1次、田海子1次、金银山1次、四姑娘大二三峰和奥太娜若干次;探路考察贡
嘎山区、格聂峰、雅拉雪山;多次参与上述区域的山难救援工作。

罗日甲是川藏队最早的一批成员之一,可算苏队的左膀右臂。记得在奥太娜雪山,下山
的时候,罗队指着右边的山体回想起三奥雪山协作队最初的培训场地,一晃都13年了。
从黑水大山走出来的这些藏族兄弟,个人的成长同队伍的壮大和家乡的发展一并刻画在
岁月里,当微风拂过三奥的山巅,红叶开满八家寨的山头,有时候回望来时的路,我们
最感激的大概是故事里风雨同舟并肩前行的伙伴们。
罗队的家正对着奥太美雪山,在八家寨的半山腰上,我们去的时候荞麦花开得正艳。这
里视野开阔,春望新绿,夏树林荫,秋看红叶,冬照暖阳。屋子下方的田地里刚收割了
今年的粮食,种玛卡的土地也在其中,旁边还有自家的核桃树。
夏季
冬季
坐在露天的院坝里,喝着山泉水泡茶,阿妈拿出馍馍和自家灌的香肠,我不说话埋头狂
吃,不禁盗用东坡先生之言:与谁同坐?青山香肠我。真是文人的山居田园牧歌式情怀
让我在这里找到归宿,于是我跟罗队说你家可以做客栈啦,休闲度假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罗队笑笑,那种标志的温良谦恭的笑容。我知道其实对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他们,更多
考虑的是生活本身。一场冰雹可能毁了一年的收成,一次普通的疾病可能威胁着家人的
生命,通往家门的路常年得不到修护等等。
这些考验伴随着阳光雨露,让一个男孩迅速成长为一个男人,肩负起家庭的责任。我一
直在想是有何种福报才能住在这神仙居住的地方,谁可知命运为每个人安排了怎样的奇
遇呢。
▇少年罗日甲
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罗队生了一场大病,后来便没再上学。11岁跟着大人去山里
挖羌活(一种药材)。12岁跟着大孩子去山里打猎。每年秋收过后,十一二月闲来无事
便是打猎的最好时间。
猎狗跟着人,在山林间寻找岩羊,火药枪不长眼,眼疾手快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支撑。可
12岁的孩子,又矮又小,跟不上步伐掉了队。太阳快落山了,冬季山林里雪厚,冻得人
瑟瑟发抖,又因为追猎物跑太远而找不到回去的路,罗队说那可能是他第一次在山里感
到恐惧。我们在登雪山时可能也像这样的小孩,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而顿感无助。
后来年龄稍大一些,便开始外出打工。罗队长得高大,为人温和,从开始参与藏区的国
家电网路网改造,到后来在林场采林,一干就是三年。他记得有一年挣了4500元,在当
时算一笔不小的工资,买了人生的第一件水獭皮衣服,高兴坏了。
▇大山之子
大 山 之子大山同样哺育了它的子民。从小在山上长大的罗队,打猎、放牧、挖药都很在行,对地
大山同样哺育了它的子民。从小在山上长大的罗队,打猎、放牧、挖药都很在行,对地
形地貌、天气状况的熟悉,以及良好的体能,使得他们天生就是户外达人,加入川藏队
更将这种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3年7月,罗队第一次带队雀儿山,见惯了山林美景的他,也被雀儿山的变幻壮丽所
震撼。05年第一次去慕士塔格峰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跟我们大多数山友一样,罗队也高
反得厉害,但为了探路,再苦再累再难也坚持下来。
05年8月,罗日甲跟着苏队去爬婆缈峰,这座高海拔大岩壁的山峰攀登难度非常大,在
当时乃至今天都算一大壮举,因为我们的三个藏族小伙子,当时穿着军胶鞋登顶了。罗
队回忆说爬完山回来一周手指都还是麻的。
再后来,川藏队考察了四川地区的许多山峰,在这些山友们耳熟能详的山峰上,都留下
了罗队的身影。羊满台、中山峰、贡子峰、金银山、雅拉雪山...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代表着攀登的技术和难度,代表着攀登的神圣和信仰。在一次次地探路、攀登中,罗日
甲逐渐从20岁出头的小伙子长成而立,并成为川藏队优秀的攀登队长。
现在,罗队也时常带着两个儿子,爬爬家后面的山,训练他们坚毅的性格。如今的孩子
不像当初在山里跑大的他们,生活富裕了,出门有车,平时大部分时间又在学校读书,
只有寒暑假回到家。与大自然的连接,一代代也不能遗失。
▇高山上的摄影师
川藏队十四年,出产了大量精美的雪山大片,广为流传在国内山友圈。你们知道这些大
片多数出自谁之手吗?没错!就是我们的罗队!
他可是真正的高山摄影师啊,不只是协作,不只是攀登队长,今天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
罗队的摄影作品。用心若镜,我一直觉得,从一个人的视野可以看见一个人的灵魂。这
里是一个人对雪山的理解,对攀登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被罗队“玩儿坏”的慕士塔格峰,哈哈。
也玩玩儿自己:)
见惯了大江大川,还能捕捉这些微小的存在,不正看出罗队细腻及美好的心灵吗。我还
看到他拍的自家的花花草草,及家乡寨子的美景,都是一些用心的记录。
摄,需要多余的精力和体力,要不是像罗队这样既拥有优秀的攀登素质,又懂拍摄的队
长,好多队员在山上留个像样的影儿都难说。
▇影视替身
2014年,罗队参与了电影《七十七天》的拍摄,该片讲述了单人单车走羌塘无人区的故
事。罗队作为主角的首席替身,在青海昆仑山脉、可可西里等地区拍摄了两个多月。
爬山涉水不在话下,艰苦的活儿都是我们的幕后英雄完成的。
比如推车涉水过冰河,在高原,这水其实非常非常冷。
现场条件很艰苦
与导演兼主演的赵毅、台湾摄影师李屏宾合影
▇家中顶梁
走过了很多地方,最终还是要回家。
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罗队还有两个姐姐。家里老父母跟罗队一家生活在一起。
老父亲善手艺,周边寺院或人家佛堂会来罗队家订做喇叭。这种一对的法器,手艺好坏
直接影响音质,所以特别考验手艺人的功夫。我特别要求去看了老父亲的工作间,得知
罗队也从小跟父亲学习,便要求他现场演示了一番。
专心致志的神情很动人。眼到手到心到,也许任何事,不只是爬山,都是相通的。所以
认真用心的人,做什么事都不赖,罗队就是这样的人。看看他自己打的这些多精致。
罗队还自己种植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他跟我描述了很多
种植的时令季节、一些栽培的方法和遇到的困难等等,十分详细,不禁让我想起《故道
白云》里描写佛陀在树下为弟子讲解,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一个牧童如何放牛的。 大概
有些异曲同工之处。一个人做起事来有条理,善用各种细微的因素和差别,特靠谱。
对罗队来说,登山以外的收益,主要就是靠这些农作物、山里挖的药材,像玛卡、虫草
羌活、大黄...现在朋友们通过微信联系罗队,很方便就能购买。
▇朝圣拉萨
罗队最大的心愿是带着父母去拉萨朝圣。去年,他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罗队、三基木队长和他们的发小,三家人,一起去了圣城拉萨,圆了老父母的心愿,也
是每个藏族人虔诚的信仰。
这种细水长流家庭和睦的幸福真的让人羡慕。加入川藏队13年来,每年在山上辛苦几个
月,虽然累虽然苦,但一想到家中的妻儿老小,还是尽职尽责尽本分的做好自己应该做
好的事。
一个靠谱的攀登队长,理应如罗日甲一样,胆大心细,担当尽责,成熟稳重。愿满怀不
变的信仰,感恩命运的赐予,罗队和川藏队,能带领更多的山友实现雪山梦想,祝福每
一位山友平安快乐!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