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将非正常运行!
slwp Better angle to watch

当前位置:首页 >珠峰队长>登山文化

珠峰的拥挤和登顶窗口

2017年04月12日 所属:登山文化


又到了一年珠峰攀登季,据统计,2016年珠峰南坡攀登人员总计279人,其中印度61人;美国56人;英国26人;中国19人;澳大利亚15人;阿联酋12人;日本10人;新西兰7人;其他国家和地区73人。

2016年珠峰北坡共有15名中国登山者前往珠峰大本营计划冲顶,其中10人为川藏队老队员,从5000米入门到6000、7000米,再到8000米世界之巅,队员们笑称川藏队为“珠峰的黄埔军校”,一直伴随大家勇攀高峰,在此预祝各位队员一切顺利,登顶成功!扎西德勒!






今年的北坡队员在西藏登山学校,准备出发。




珠穆朗玛峰(Mount Everest)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1852年来自于孟加拉的印度数学家和勘探员——拉德哈纳特·希克达尔第一个确认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测得8848.13米,现为8844.43米)。图为1933年4月3日,一架战斗机飞过珠峰上空。Getty/Spencer Arnold




1921年至1924年间,英国共派出3支登山队挑战登顶但均告失败。直到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来自新西兰的34岁登山队员埃德蒙·希拉里才与尼泊尔向导夏尔巴人丹增·诺盖一同登上珠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图为1953年6月3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希拉里和丹增凭借着珠峰模型重现登顶路线。Getty/Keystone/Fred Ramage




1953年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希拉里授出自己登基后第一个爵位。希拉里一直拒绝宣布自己是“珠峰第一人”,只表示和丹增作为一个团队登顶。直到1999年,他才在自己的书《险峰岁月》中称,“丹增快步跟上来,我们惊奇地四处张望。当我们意识到登上了世界之巅后,我们被巨大的满足感包裹。”图为1953年6月4日,希拉里的登山队展示攀登器械。Getty/Picture Post/Carl Sutton





珠峰位于尼泊尔和中国交界处,北坡在中国西藏境内,南坡则在尼泊尔境内。与南坡相比,北坡被称为“死亡路线”。1921年至1938年,英国登山队七次尝试北坡登顶都宣告失败。直到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员才第一次从北坡登顶。图中红线部分为中国登山队员登顶路线图。





图为中国首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运动员(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 





北坡线路打开后,新线路尝试成了各国登山队员乐此不疲的事情。1963年,美国登山队也宣告登顶,他们开拓了西脊一条线路。与此前登山队伍的简陋相比,美国此行由19名美国人及32名夏尔巴人组成,另外909个劳工搬运了27吨的设备及物资。图为1963年3月1日,美国登山队,队员们背着物资向珠峰大本营行进。Getty/National Geographic/Barry C. Bishop





1999年5月13日,一名登山队员正在经过悬崖间的临时人工梯。AP/E3 99 Expedition, Jim Williams





自从希拉里和丹增登顶珠峰至今,登山者数量逐年递增。据统计,自从1953年至今,超过6000人登顶,多的时候一天有234人登顶珠峰。图为2003年5月25日,珠峰大本营密布登山队的帐篷。Getty/Paula Bronstein





登顶成功率也飞速提升,美国《国家地理》2012年公布统计数据,当年有超过56%的攀登者成功登顶,这一数字在1990年只有18%。但依然有230多人在珠峰丧生。攀爬珠峰必须遵守“两点钟规则”,即登顶时间一定要在下午两点前完成,不然就必须回头。图为2010年5月16日,夏尔巴人将一具遇难者的尸体从山上运下。20名尼泊尔登山者在珠峰收集了1800公斤的垃圾以及一些遇难者的尸体。AFP/Namgyal SHERPA




逐年增长的登山者留下了日渐增多的登山垃圾。2012年11月20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15名艺术家把从珠峰带回来的1.7吨登山垃圾做成75件艺术装置进行展览。这些登山垃圾中包括空氧气瓶、废弃的帐篷、食品罐、冰靴、绳索、铝制梯子等。REUTERS/Stringer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由于圣火传递一部分在珠峰进行,中国“珠峰热”升温。图为2008年5月5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向北坳营地进发。新华社/尼玛次仁




在中国之外,攀登珠峰也成为一项产业。2013年5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者马克·詹金斯在登珠峰时称在海拔8200米处遇到严重的人流拥堵,登山者全都手抓同一根绳索等待前行。图为2005年10月6日,印度新德里,印度空军在珠峰为背景的壁画前进行队操演练。AP/Gurinder Osan




相比乔戈里峰、干城章嘉峰,珠峰并不是最具挑战性的一座山峰。但由于征服快感和市场潜力,珠峰成为当之无愧最热闹的一座山峰。无疑,登山者太多,珠峰已经不够用了。图为2006年1月9日,亚洲迪斯尼乐园中,“珠峰过山车”游戏。 AP/HO/Walt Disney World Resort




登山成功率的激励使得不同人都在尝试“征服珠峰”。“第一个女性”、“年龄最大的人”、“年龄最小的人”出现在各式各样的榜单中。图为2006年5月15日,新西兰人马克·英格利斯成为第一个双腿截肢登上珠峰的人。他被指责没有停下来帮助英国登山者戴维·夏普,后者在登珠峰过程中遇难。AP/Mark Inglis, HO




1963年美国登山队登顶时曾在悬崖间用一根木头组成临时桥梁。此后这种临时桥梁多被金属梯所代替。1975年,中国登山队还在北坡一处岩壁设立了一个高6米的金属梯。图为1963年3月31日,登山者携带梯子攀爬珠峰。Getty/National Geographic/Barry C. Bishop




随着今年冲顶时刻的迫近,大家可能都很关心为什么珠峰一般是在5月攀登,以及冲顶日到底是如何选择的?



2014年,川藏队总队长苏拉王平在珠峰南坡考察


大陆和海洋由于热容量不同,日照后表面温度也会不同。冬季海洋温度高于大陆,夏季大陆温度高于海洋。由于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会从侧面来补充,于是海洋与大陆的季节性温度差就造成了冬季由大陆刮向海洋和夏季由海洋刮向大陆的季候风。在8000米高空,季候风无遮无拦,非常强劲,一般不适合登山。只有春秋两季在季候风转向时,高空才会短暂出现风力较小的几天,而这几天就是喜马拉雅山的登顶窗口。



例如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珠峰的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 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到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C,平均气温在-40°C至-50°C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 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而相对来讲,珠峰、道拉吉里等几座8000米山峰更适合春季攀登,而卓奥友、希夏邦马等几座8000米山峰更适合秋季攀登。



对于珠峰来讲,具体应在什么时候登顶呢?珠峰地处中尼边界,南面是印度大陆,印度东面是孟加拉湾。所以大致来说,当五月孟加拉湾上空大陆性冷空气开始向北退却时,就是珠峰登顶的日子了。由于高低压界面的移动往往伴随着蜗旋状气流形成,所以一旦孟加拉湾上空蜗旋状气流形成并有北移的迹象,那就是珠峰登顶的信号了。时间太早,季候风还没停;时间太晚,季候风转向已完成,都不适合登顶。这个时间窗口一般是几天到十天,大部分珠峰登顶都是在这个窗口中完成的。



五月份每天累计登顶人数(原始数据来自8000ers,截至2009年底)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农业在其历史上占很大比重。由于农业靠天吃饭,而季候风直接影响着印度每年的降雨,所以长年来印度对季候风的知识积累非常完善。下图就是印度发布的春季季候风退却图。可以看出一般来讲,孟加拉湾上空季候风是在五月20号左右开始退却的,这也是为什么珠峰大部分登顶都是在这一时间窗口中完成的道理。



春季季候风退却图。红线为历年平均结果,绿线为2009年结果。2009年珠峰理想登顶窗口是5月19-23日,正是季候风开始向北退却之际。


每年具体的时间窗口都会有前后变动,而且往往还会在5月初产生时间小窗口。虽然现在卫星监控技术的发展已大大帮助了天气预测(事实上大部分登山领队都是从瑞士拿天气预报),但卫星技术只能预测风雪的到来,而对具体到来的时间和规模都有一定误差。所以根据卫星技术及山里具体气候作出最后判断则是测试登山领队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除了天气因素,珠峰的拥挤成为一个大问题应该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有许多因素推动,首先是路线成熟,装备提升和商业化使得更多的人都有兴趣和能力尝试登顶珠峰.1990年珠峰登顶的人只有72人,登顶成功率是18%;2000年登顶为145人,成功率为24%; 到了2012年,登顶达到547人,成功率为56%;到2012年为止,人类尝试攀登珠峰的近两万人,真正登顶的有6,206人次。需要说明的,这包括了夏尔巴协助和多次登顶的专业教练。



其次,卫星定位和气象预测技术使得所有登山队伍都可以准确判断登顶的窗口时间,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几天内登顶。第三,登山管理混乱。再有,2008年中国奥运会从珠峰取圣火活动之后,中国登山管理部门严格限制外籍的登山协助入境,导致多数登山队伍选择从尼泊尔方向登顶,使得南坡格外拥挤不堪。



2016年的珠峰攀登不同于以往,在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2014年珠峰尼泊尔一侧的Khumbu冰川冰崩导致南坡几乎无人登顶,北坡有6名中国队员成功登顶;




眺望Khumbu冰川



冰崩后,在大本营的救援现场



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南北坡均无一人登顶。


地震引发的雪崩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珠峰南坡大本营一片狼藉。




今年,三百多名登山者跃跃欲试,其中不乏第三次出征的朋友(川藏队老队员“新贵”,加油!),这份对雪山的热爱,对自我的挑战,不断激励着前仆后继的登山者,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登山爱好者的目光。



我们将持续关注前方动态,也祝所有珠峰的登山者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