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攀登史︱二十世纪人类登山探险的史诗画卷
2017年04月12日 所属:登山文化
1957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独立攀登7000米以上雪山时,选择了贡嘎山。从这一年,贡嘎山成为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发祥地。
贡嘎的整个攀登历史,是一部贯穿百年、描绘人类登山探险的史诗画卷。
秘境贡嘎——蜀山之王
贡嘎山是以这样一种特别之处进入我们视线的:
当你打开亚洲的高峰地图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贡嘎山处在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姑且不说它是整个横断山脉的最高峰,全世界7000米以上的山峰大都集中在中亚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而贡嘎山傲然独立于千里之外,成为同等级山峰中位置最靠东的7000米高峰。
贡嘎山属于横断山脉中的二级山系大雪山山脉的主峰。它雄居于四川省中部,人类学和社会学家告诉我们:贡嘎山无论在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上,都处于西部藏族(青藏高原)与东部汉族(温暖和潮湿气候)的分界点上。
康巴藏族
贡嘎山所属的地区居住的大多数藏族,是生长于藏区三大地理文化区域之一的康区康巴人,他们是藏族中极具个性而又成就突出的一个群体。严格的说,康区是指川西、藏东、滇北、甘南以及青海西南这一广袤的地区,这里地处横断山脉,既是北方游牧部落南下的走廊,又是大地从东向西逐渐隆起的阶梯,因而康巴地区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
他们以自己的勇武剽悍和经商才能而享誉四方——从刺杀吐蕃赞普的侠客、横扫高原的起义斗士到抗英英雄,从汉藏走廊的茶马互市到多元共处的人文胜景;从近代邦达昌的威名到八廓街的经商群落;从朝圣路上的虔诚人群到康巴艺人的诙谐奔放。康巴人血液里既有北方游牧部落的粗犷,又有南方行吟诗人的忧伤。所以才能唱出:“世上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世上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这样惊世骇俗的歌词。
那么在康巴地区,贡嘎山又代表着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呢?
“贡嘎”在藏语中是“白色的雪山”。白色是山神的色彩,藏族最景仰的是白色。在他们心中,白色是最美、最崇高的颜色,故而,在藏区广为流传的众多神话中,山神多是白色威武神灵。更有传说称贡嘎山是第三女神珠穆朗玛的姑姑,可见其法力非凡。
以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闻名世界的美国人约瑟夫. 洛克,1930年前往贡嘎山进行测量调查,在贡嘎山脚下的喇嘛寺中感触到了千年的幽怨和对神山的敬畏:
“一切如此安寂,我躺在高僧留下的庙中,帐子面向其龛。屋外的冰川流吼石动。神寺在这异谷呈现魔影。我瑟瑟发抖。今日在这里,在喇嘛寺金身道场,我木然一身倾听贡嘎冰峰的风暴霹雳……时间可曾倒流千年?梦想乎?现实乎?”
科学探索
正像青藏高原上许多名山大川那样,贡嘎山久已为世界所注目。普通人踏入海螺沟冰川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对它的发现和研究已有百多年历史,贡嘎山的名字也屡屡出现在地理探险家们的文章里。贡嘎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和各种丰富的资源,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和探险家的目光。
最早对贡嘎山进行科学考察主要集中地形地貌的调查和地图绘制及高度测量。
1877年,写下不朽著作《金沙江》的吉尔上尉首次在地图上标记了贡嘎山,并描述了小贡嘎峰。一年后,奥地利人劳策深入考察,1879年,匈牙利伯爵斯奚尼测量主峰约7600米(24963英尺),这是比较接近的测量数据。1889年至1890年,英国自然科学家普拉特连续两次来到贡嘎山东坡采集动植物标本,并率先注意到海螺沟冰川。
从1890以后到1923年,主要是博物学家进入东麓山区考察,1923年,西奥多•罗斯福测量高度为10000米;1930-1931年,瑞士地理学家艾默霍夫绘制了贡嘎主峰草图,并使用三角测量山峰高度为7590米,在以后,人们通过《美国国家地理》知道了约瑟夫•洛克深入贡嘎山区调查的事情,而且他测量的贡嘎山高达30250英尺(9500米)给世界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新中国在60年代后对包括海螺沟在内的贡嘎山进行了地学、测绘、生物学等学科考察与测绘。从那时以来至今,贡嘎山一直就是地理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1965-196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川西横断山地区综合考察,70年代四川省对西部地区和贡嘎山进行了考察。1981-1986年,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生产部门30余个单位40多个专业250余人参加,着重研究横断山脉的形成原因和地质历史,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垂直带结构、生物区系组成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贡嘎山为中心,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成都山地所在此建立了"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后被纳入攀登计划青藏项目中,科学研究在贡嘎山成为常规工作。
十九世纪开始的人类对贡嘎山区的探索,其实就是一部科学探索史。
贡嘎山山峰区域图。绘制/中村保
贡嘎攀登大事件
高耸的主峰是山区里的绝对王峰。
1932年,美国人摩尔(Terris Moore)、波萨尔(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顶。1957年中国队登顶,再到1997年的日本队伍登顶,总共的这6次登顶都是从西北山脊登顶。1998年,强大的韩国队牺牲了1人,成功地沿难以逾越的危险的东北山脊第一次登顶:这是人类第7次登顶贡嘎山,而这条东北山脊路线曾夺取了4次攀登中的14个日本人的生命。
1932年,美国西康探险队沿西坡转西北山脊(传统路线)首登,测量高度7589.5米。
20世纪30年代,贡嘎山的科学调查、登山探险是一个黄金时代。很多知名的科学家、登山家(那时来此的人们首先是以科学调查为名的,其身份往往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到此进行活动。
1932年的美国队首登贡嘎山成功,这一登山成绩,在当时是人类所能攀登的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高度。即使拿到今天来看,当时的登山成就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在长期冰川作用下,贡嘎发育为锥状大角峰,周围绕以峭壁,攀登非常困难。
1932年 美国西康探险队拍摄的传统路线难点--驼峰。
1957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独立攀登7000米以上雪山时,就选择了贡嘎山。但这就象初学开车的人,第一次独立上路,就选择了一条危险的山路。"在经验不足,装备简陋,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经过九死一生的拼搏,6人登顶成功。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队员丁行友遇雪崩身亡,国德存、师秀、彭仲穆在登顶下下撤途中滑坠遇难。"
这四位先辈是第一批在贡嘎牺牲的登山者,他们也成为我国登山事业第一批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从这一年,贡嘎山成为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发祥地。这一成绩从登山技术而言,某种程度要比1960年的珠穆朗玛峰更甚一筹。当时的登山者,如史占春、刘连满等,也成为之后我国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中坚力量,成为新中国登山运动的开创力量。
而20世纪80年代,来到贡嘎的探险家,里面不乏一辈登山泰斗。贡嘎主峰,从1957年至1999年底,共有8支队伍的24人登顶,同时也一共有二十多人遇难,包括4名中国人,14名日本人,1名法国人,1名美国人,1名韩国人,1名瑞士人。贡嘎山的难度体现在天气的多变和路线的陡峭。被喻为"最高的雪山"的贡嘎山,一直都是登山爱好者所向往的雪峰。
贡嘎的凶险是如此非常,而日本登山者的代价是最大的。日本登山者也可谓锲而不舍,对于贡嘎的狂热度,一代登山者传递给另一代登山者,他们身上的那种风格令人惊叹。一个登山的朋友开玩笑说,贡嘎可谓是梅里之外的另一个"抗日"名山,的确,日本队伍从1981-1994年来了29个攀登队员,因各种原因有19个遇难,其中14个是在贡嘎主峰,5个在莲花山(木格错那边的)遇难。其中12个遇难者,是在尝试难度更大的东北山脊时,因雪崩或滑坠而未能返回。韩国队的登山风格与日本队有一定的相似性,甚至近年来在高海拔上的难度创造性,更为出色。1998年,他们在贡嘎东坡沿东北山脊登顶贡嘎,可谓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不过韩国队也付出了牺牲一人的代价。
海螺沟内关于贡嘎攀登的纪念牌。
1877年 写下不朽著作《金沙江》的吉尔上尉首次向外界描述了小贡嘎峰(Riuchi Konka);
1878年 奥地利科学家劳策进入山区考察
1879年 匈牙利伯爵斯奚尼测量主峰约7600米(24963英尺);
1890年 英国科学家普拉特进入东麓山村和考察拉莫蛇峰;
1911年 博物学家拜利上尉进入东麓山村考察;
1923年 西奥多•罗斯福测量高度为10000米;
1929年 英国科学家赫伯特•斯蒂文斯绘制了简易地形图
1929年 约瑟夫•洛克绘制该地区地图,在西麓调查摄影;
1930-1931年 瑞士地理学家艾默霍夫绘制了贡嘎主峰的草图,并测量山峰高度为7590米,中山大学川边考察团深入山区考察,瑞士人海姆和中国学者李承三调查海螺沟冰川和地理地貌;
1932年 美国西康探险队沿西坡转西北山脊(传统路线)首登主峰,测量主峰高度7589.5米,这一数字刊登在1932年10月28日出版的《China Journal》杂志上;
1934年 瑞典植物学家史密斯和中国西部科学院植物园在康定周边调查。
1934年9-12月 美国卡内基学院研究员布朗与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地磁项目研究工作。
1957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6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下山时3人因滑坠遇难,另1人因雪崩遇难;
1965-1968年 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川西横断山地区的综合考察;
1981-1986年 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生产部门30余个单位,40多个专业,250余人参加,着重研究横断山脉的形成原因和地质历史,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垂直带结构、生物区系组成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1980年 美国队分别从南坡和北坡攀登失败,1人因雪崩遇难;
1981年 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登达7450米,7人遇雪崩遇难;瑞士队首次登顶中山峰(6886米),太山(6410米)及6652米山峰;英国队首次登顶小贡嘎(荣誉贡嘎、Riuchi Konka、5928米);
1982年 美国队首次登顶嘉子峰(Rudshe Konka、Jaizi peak 6540米);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失败,登达7500米处,1人遇难;美国队两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
1983年 瑞士队沿西坡转西北山脊3人登頂,1人下山滑坠遇难;
1984年 德国队3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
1985年 香港登山队沿西北山脊攀登失败;
1988年 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贡嘎山为中心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 成都山地所建立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1989年 法国队沿西北山脊攀登失败;
1990年 日本队沿西北山脊攀登失败;
1991年 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失败;美国队沿西坡转西北壁攀登失败,登达Tuparu(5464米);
1994年 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失败,4人遇难;
1997年 日本札幌队2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首次春季登顶;
1998年 韩国队4人沿东北山脊路线首登,1人遇难;
1999年 日本队首登罗德漫因Reddomain(6112米);
2001年 德国2人登顶;
2002年 法国队2人沿西坡转西北山脊登顶;
(这份统计截至到2002年,最近十多年很少再有登山者挑战贡嘎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