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登者的回忆录|详细揭秘半脊峰攀登指南
2017年04月12日 所属:登山文化
半脊峰之首登及命名
原文作者:马一桦
2004 年 5 月 4 日,七位登山者成功登顶一座未登峰,测得峰顶处海拔 5430 米。此峰顶隐于一个山脊之后,所以当地并没有该峰的名称,依山顶的形状首登者给它起名为半脊峰。刃脊探险继组织该次首登后,在同年8月、10月再次组织了针对该峰新路线的攀登活动,目前该峰已经形成了从C2登顶的四条难易不同的路线,真正成为用阿尔卑斯方式攀登的理想山峰。
图:刃脊探险登山队的七位首登者是:JON OTTO、马一桦、苏荣钦、康大卫、孙平、玛米亚。人后面是雪檐,隐约可见的那个石峰也被人挡住了。
半脊峰,海拔 5430 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毕棚沟旅游风景区深处,属九寨沟米亚罗黄金旅游线,距离四川省会成都 250 余公里,成都出发至大本营约需五到七小时。
等高线图说明:绿色区为森林复盖区,上海子为大本营所在地,也是公路的尽头,通往C1的兰色线为攀登路线,山谷的黑色虚线为以前的森工公路,现已铺成柏油路;山脊的县界线表示东南角为卧龙县,其它为理县。5414与5430之间为大面积冰川,但没有按冰川的画法表示出来。该图的正南方向就是四姑娘山的幺峰方向,该山脊连接羊满台峰通往幺峰;该山脊向东北方向延伸不远即是阿坝州第二高峰5922的大黄峰。
上海子是毕棚沟内柏油路的尽头,海拔3500米,能够停放各种汽车近百辆,除拥有两座大型彩钢建筑外,每逢五一、十一沟口的村民都会来这里建一些帐篷做旅游生意,民工有很多挣钱的机会,所以对于做背工就要价很高。上海子是做大本营的好地方,彩钢建筑里有很好的餐厅,住还是需要自己搭帐篷,可以建很舒适的大帐篷。
从大本营沿公路向下走约三百米,如果天气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右边山顶附近的冰川,由于太清晰,会以为很近产生错误的判断。找到一条溪谷沟就很容易找到上山的路了,溪谷沟与公路连接部是较平缓的冲积扇,向上是森林小路,走不远就要翻到溪沟的左侧上山。由于毕棚沟里并没有人家,所以这条森林小路不是很明显,何况四川的森林里是很容易迷路的,攀登活动中一定要做好路标。我们这次上山时森林部分没什么雪,但下山时积雪太厚我们也只得多次停下来找路。
从森林出来后左拐,过一片草坡后有一处较平的林地,其中有破败的牛棚子,测得这里的海拔接近4000米,林地里做营地要清理出平地并不是很容易,而且这里从上海子出发才上升了五百米,所以只是一个营地的备选。如果以这里做营地,走到沟的右边沿着碎石坡直接上攀,是通往冰川的一条直路,但坡度较陡,有近四十度。
从林地左测的乱石坡向上,绕过以灌木为主的林地,再向上路就清晰易辨了,除了很少的低矮灌木外,就只是石坡和草坡路了,路左侧的4462小峰也可以做为参照物,翻过几个大坡会有一个足有一个足球场大的平台,我们到时是雪地,估计是一个干海子,可以建三十顶以上的帐篷。从大本营到这里的时间是四至六小时,体力差一些可以计划在八小时。
图:这是从C1平台向峰顶方向看,但此时仍看不到峰顶。
这里就是C1(Lat: 31° 15' 12.5",Long: 102° 54' 81.4",4454M),除可取雪作饮用水外,夏季应该有几条小沟流过,我们也是用水袋从小沟取的水,这样可以节省燃料。C1附近除了乱石就是草,看着象在顶峰的正下方,向上的路也清晰可见,需要向右斜切一段,翻过一个垭口再沿冰川上攀。
编者注:上图的C1营地,正中往上,可见一块酷似达摩坐禅的石头,这也是一个新的标志,石头所在的小峰背后就是C2营地。
图:C1至C2路线清晰,C2就在图中小尖峰的后面,翻过垭口再上约200米高度就到。
从等高线图上看,C2以上是一个环状的路线,那是因为登顶那天天气不好,而我们要经过的冰川坡度在50度左右,为避免强行上攀导致雪崩,我们仍是走的冰川的石脊接合部,相当于雪岩混合地形,为环状路线的顺时针方向,难度较大,最陡处有七八十度。
当时我们想从一处雪沟攀上去,但雪沟太陡,有人为造成雪崩的危险,我们不得不改走岩石山脊,改走的岩石山脊部分为四个绳段,冰雪路线,有岩石可设保护。过了这四个绳段后,是较平缓的通往峰顶的山脊,我们走的山脊的右侧,再有三个多绳段后到达峰顶。
图:半脊峰C2营地
图:照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就是我们2004年五一首登时的C2,真正的C2平台如图所示,从C2至峰顶的路线也能看到两条。
图:C2前往顶峰途中
半脊峰TOP(summit ,Lat: 31° 14' 41.1",Long: 102° 55' 39",5430M),峰顶实际上是一条很长的雪脊,雪脊西北侧是较平缓的雪坡,东南侧是雪檐,东南方向还产生一条山脊,并有一座石峰连接遥相呼应。JON本想沿顶峰与石峰间的山脊过去攀登石峰,由于天气和时间的关系只好留待下一次。
图:后面的顶峰是5414峰。可以看到这里的冰川类型丰富多变,是冰雪训练的理想场地。
图:等高线图中深海子与幺峰的方向。
图:从半脊峰顶看幺妹。
图:从半脊峰看5414峰,下山的路就是从这个垭口的雪坡向下。
由于冲顶时走的雪岩混合路线太难,或者说下撤会耽误很多时间,而探过路的JON对下撤的路很有把握,我们从半脊峰和5414之间的垭口向下,先贴近5414一侧的岩石,利用岩缝设保护绕到主冰川的中部,然后滑下一段五六十度,七八十米高的雪坡,就是C2冰原了。当时天逐惭黑下来,就没能拍到下撤部分的场景照片。下滑时设了保护,我最后下是拆了保护后退下来。从C2返回上海子大本营是沿原路走,虽然因大雪费了很多周折,也还算顺利。
此图是从C2附近拍摄,能够清楚看到从C2登顶的四条路线:R1最难,为冰岩混合路线,为首登时的路线(编者注:目前商业团队多走此线);R2为攀冰路线,原为雪沟,坡50度左右,刃脊探险2004年八月选择的路线,攀冰约七段至顶;R3为大雪桥路线,刃脊探险2004年十月选择的路线,上到山脊后再沿山脊上一个约四十度的大坡至顶;R4是探路时的路线,首登时从此坡下降,雪坡近五十度,也是上到山脊后沿山脊至顶。所有路线都有雪崩的危险,好在坡高都不是很长,下面有很好的缓冲区。
大雪桥路线(编者注:目前雪桥已断):此图就是上图中R3两段红线中间断的一段,有一个十米左右宽的大雪桥,翻上去就是山脊。
半脊峰的难度在四姑娘山三峰以上,因为它有冰川的原因。五一期间雪已覆盖至3800米以下的森林,已与同高差的玉珠峰北坡二号冰川难度相当。该峰应属于提高级山峰,而它的易接近性将可能成为提高级山峰的首选山峰。
※ 半脊峰自首登后,经过商业团队的开发,越来越多人站在了5430米峰顶。攀登中,丰富的地形增强了登山的体验感;良好的冰川环境是技术型山峰的最佳入门;冲顶路段的雪坡极大地挑战了登山者的体能和心理;顶峰拥有极佳的雪山胜景,可把四川山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尽收眼底,天气好时可看到幺妹峰、羊满台、皇冠峰、大黄峰等。
C1附近做冰雪训练不是很好的地方,C1至C2那天可以早一些出发,就可以有三小时左右的训练时间,如果次日天气不是很好,还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训练。我们的C2营地旁就有很好的滑坠训练地,坡度五十左右,高度十米,下面有很好的雪面可以承接未能止住滑坠的练习者;裂缝救援训练也不远,冰桥通过和攀冰就要到较远的地方了,如果天气好登顶那天也是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训练的。如果组队时考虑训练多一些,可以在山上再增加一天,一方面保证登顶可以等好天气,另一方面训练时间近三天,在这样的实际环境中收获也将是其它地区不易获得的。
该峰可攀登时间为五月至十二月,最好时间为七至十月,反季节的冬季攀登难度过大。无论何时均应注意冰雪崩的发生。
该峰技术装备除个人常用装备外,需使用:短冰镐、雪锥、冰锥、岩锥或机械塞,数量视兵团式修路或阿尔卑斯结组而有所不同。我们这次七人阿尔卑斯结组使用的数量供参考:短冰镐2支、雪锥4支、冰锥10支、岩锥10只、机械塞4只。
D1:成都集合(500米)
D2:成都——BC(3570米)
D3:BC适应性训练(3570米)
D4:BC——C1(4400米)
D5:C1——C2(4890米)
D6:C2——TOP——BC(5430米)
D7:大本营——成都(500米)
BC:移动4G,联通3G,无电信信号。
C1:移动2G,无联通电信。
C2:移动2G,无联通电信。
TOP:断续移动2G。
注:本文作者马一桦,半脊峰首登者之一。原文是在第一次半脊峰首登后写出的,对山峰的了解不能说全面,所以十个月后又增加了另两次攀登的资料来充实。图片部分来自马一桦,部分来自川藏队。转载请注明出处。